雷军扳回一城,雷军突然宣布

专业托更
2025-05-23 23:52
4491次阅读
黄杨钿甜爸爸 男生病重全班赶来合拍毕业照 徐梦洁以前是邓超伴舞
雷军扳回一城,雷军突然宣布

雷军扳回一城,雷军突然宣布 - 优质导航资源

总结下来就是,不听话的全杀光。只不过是不让他们无组织无纪律的烧杀抢掠,淫辱女人等等,而是要有组织的进行。


出品 | 虎嗅科技组

作者 | 丸都山

编辑 | 苗正卿

头图 | 视觉中国

“三月底,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把这一切都击碎了。我们受到了狂风暴雨般的质疑、批评和指责,我和同事们一样,一下子都懵了……”

一周前,雷军在小米集团内部演讲中,针对近期小米陷入的舆论危机,发表了一番痛心疾首的陈词。

不过,此时神情低落的雷军,或许在心底暗藏着旁人难以察觉的底气。

因为就在同一时刻,位于北京昌平的小米黑灯工厂里,呈现一片忙碌景象:全新的小米15S Pro智能手机,在一个个机械臂精准运作下完成组装、测试,随后被迅速打包装车,朝着全国的小米之家和各大电商的物流中心疾驰而去。

而这些手机的屏幕盖板之下,嵌刻着雷军当下及未来的底气——首款自研旗舰手机SoC芯片“玄戒O1”。

5月22日晚间,在小米召开“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”上,这款芯片正式发布。


随着华为海思的有意蛰伏,中国手机行业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关于“自研SoC”的消息,此次玄戒O1的出现,毫无意外地在各社交平台上点燃了自研芯片的话题,风头直接盖住了当晚亮相的小米Yu 7。

在如此高的关注度下,玄戒O1能否堪此大任?

接下来,虎嗅将结合玄戒O1的公开数据、以及从外围掌握到的信息,穿插小米造芯的时间线,来讨论玄戒O1这枚芯片的成色。


并非“情怀之作”

在自研芯片这件事上,其实曾一度承载着雷军创办小米后的最大失利。

2017年2月,小米在小米5C手机上发布了中端SoC芯片“澎湃S1”。为了造芯,小米先是投资创办松果电子,后历时三年设计、打磨,但它的出现几乎没有对小米的手机业务带来积极影响。

一个与生俱来的问题是,当时的澎湃S1采用了28nm制程,而仅仅在发布的三个月后,高通发布了由14nm制程打造的、同样定位中端SoC的骁龙660。

这种制程工艺上的代差,让两者在性能、能效上的比较直接失去意义。

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
尽管小米从未公布过小米5C的销量数据,但在后续产品迭代中,以“C”为后缀的机型再也没有出现过。

而自此之后,小米虽然在电池、快充、影像等“小芯片”上颇有建树,但再无涉足过SoC领域。

因此,玄戒O1的问世,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是一款小米为了“证明自己”而研发的芯片。

但就玄戒O1已公布的设计来看,这款芯片可能还真不是一款“情怀之作”。

先简单说说这款芯片的两个核心特征:基于第二代3nm制程工艺打造,跟A18 Pro、骁龙8 Elite、天玑9400相同;架构方面,采用四丛集十核CPU,包括2颗X925超大核、4颗A725性能大核、2颗A725 能效核以及2颗A520超级能效核。

这里的“四从集十核”架构,值得好好说道说道。


首先,这个设计能够很好地回答一个问题,即玄戒O1是“真自研”,还是一款“换皮芯片”?

答案毫无疑问是前者。

因为这个设计当下其实是“逆潮流”的,包括苹果、高通、联发科在内的芯片大厂,近些年在SoC的设计思路上都是尽量减少丛集,以减低SoC内部的调度复杂度。

也就是说,在3nm工艺制程下,除了玄戒O1外,根本找不到一款同样采用“2+2+4+2”集群设计的SoC芯片,只能是出自小米芯片团队之手。

那为什么玄戒的设计团队要“逆势而行”?原因就在那2颗不起眼的A520超级能效核。

能效核,通常就是指那些用于处理不需要太多计算资源或较低负载的任务,比如短视频、网页浏览、文档编辑工作,而玄戒团队则进一步细化,通过2颗功耗更低的超级能效核去处理息屏状态下的任务。

在这个四丛集的设计下,根据小米的测试,玄戒O1的能效表现已接近A18 Pro的水平。


能够看出小米在玄戒O1上的开发思路:作为第一款旗舰SoC,玄戒O1不可能在综合表现上超过苹果、高通,但必须得突出一个特点,而这个特点就是“功耗”。

因此,虎嗅认为,玄戒 O1 绝非单凭“自研情怀”驱动的产物,而是小米解构行业竞争格局后,为匹配功耗难题给出工程化方案。

需要补充一个背景,任何一种芯片在设计的过程中,首先需要明确的是“功能定义”,其中包括拆解核心功能、设定性能指标、评估技术限制等,在这个阶段中,芯片的架构就已基本定型。

结合其独特的“四丛集设计”,不难推断出从玄戒O1立项之初,小米就明确了这个款芯片的核心技术特征,以及在市场竞争中它所处的生态位。


自研芯片,半步危局

除了“四丛集设计”外,能够看出小米芯片团队是在玄戒O1上花了很多心思的。

比如它上面的两个超大核X925,主频达到了3.9Ghz,而ARM在发布Cortex-X925的参考设计时,主频为3.6Ghz。

别小看0.3Ghz频率的提升,这需要小米芯片团队对CPU的Cell进行重新设计。

简单说下什么是“Cell”,在芯片内部,由晶体管组成门级电路,门级电路又组成了具备基础功能的最小单元“Cell”。

据悉,在玄戒O1上,芯片设计团队在1500种标准Cell之外,扩展了480多种额外的时序逻辑Cell和组合逻辑Cell。

作为首次研发旗舰SoC的团队来说,这样的尝试非常冒险。

一位业内人士向虎嗅表示,在公版架构的基础上重新设计Cell,经常会出现由于电压域和时序约束不匹配,导致的IP集成时接口存在兼容性问题,因此很少有芯片厂商会在Cell上动手脚。

这一点从联发科发布的旗舰芯片9400上也能得到印证,在这枚SoC上,超大核3.6Ghz主频与ARM公版架构相同,可见即便是经验老道的联发科也没有在CPU上做太多调整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标准Cell库已通过多次流片认证,良率普遍较高;而重新设计Cell需要额外投入工艺适配和流片测试的成本,因此自研定制Cell的芯片流片成本普遍比使用标准库高20%-50%。

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信息:ARM正式发布Cortex—X925的时间是2024年5月,考虑到ARM与芯片厂商的合作关系,玄戒团队可能在2023年底拿到了这款CPU的参考设计。

另据虎嗅从多方消息源求证,玄戒O1在去年10月于台积电完成流片。

也就是说小米芯片团队在不多于10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对Cell的重新设计,这样的效率堪称恐怖。

而更令人震惊的是,在22日晚间的发布会上,雷军在现场表示,他于今年2月拿到了搭载玄戒O1的样机。

也就是说,小米的芯片团队在4个月、甚至是3个月的时间里,完成了流片后的驱动开发和联调优化。

诚然,这是小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,但从芯片行业过往的案例来看,玄戒O1的成功,也的确有些运气成分的。

总得来说,无论是“四丛集设计”,还是Cell的补充,亦或是基于这两项工程额外做的多层电源域、高速总线互联设计,即便是一家成熟的芯片设计公司来做,也很容易出现“踏空”的情况,导致流片失败。

玄戒O1能够克服种种挑战,实属不易。


“双芯片战略”怎么转?

从目前小米给出的测试结果来看,玄戒O1是完全能够在一款旗舰机型上胜任的,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,与小米有深度合作的高通会何去何从?

就在玄戒O1发布的两天前,高通发文庆祝了与小米集团长达15年的合作,并宣布双方达成多年协议,在其官网的文章中,还特意提到了“今年晚些时候,小米也将成为首批采用下一代骁龙8系旗舰移动平台的厂商之一。”

基本可以确定,小米未来将采用“玄戒+高通”的双芯片战略。

这其实是一个基于现实的考量,笔者认为,在未来2-3年内,玄戒不具备独扛大旗的条件。

首先,玄戒O1目前使用台积电N3E制程工艺,其大客户包括苹果、英伟达、高通、AMD等芯片巨头,且数条产线常年维持着100%的稼动率,小米夹在这些公司之间说服台积电为其代工,已经非常艰难,短时间内台积电的产能一定不会向小米倾斜。

其次,玄戒还远算不上成熟,不仅仅是设计上有些实验性质,生态上也需要一些丰富与打磨。

比如玄戒O1上的“四丛集设计”虽然能有效提高能效比,但这也需要澎湃OS团队和应用开发者同步优化调度逻辑,否则很可能出现“核心闲置”或“调度混乱”的问题。

那么未来玄戒O1的定位是在哪里呢?其实在昨晚的发布会上,小米已经给出了答案。

第一个平台就是“S系列”机型,选择年中发布,与数字系列保持4-6个月的间隔,这样既可以降低自研芯片带来的高额成本,同时对于高通等合作厂商来说,也是一个能够接受的方案。

另外就是以平板电脑为代表的“IoT集群”。在昨晚的发布会上,与小米15S Pro一同发布的,还有小米平板7 Ultra。


这台平板电脑值得多聊几句。

这是小米首款真正称得上“高端平板”的产品,起售价达到5699元。

那么它值不值这个价格呢?仅从屏幕来看,小米平板Ultra 7使用了一块14英寸的OLED大屏,而且还是实现了3.95mm的超窄四边框设计,屏占比达到93.6%。在iPad Pro 2024上的那块13英寸OLED屏幕,其硬件成本为350美元。

毫不夸张地说,小米平板7 Ultra在产品力方面,基本达到了安卓天花板的水平。小米对于高端平板的首次尝试,就敢于用玄戒O1作为其SoC平台,足可以见小米产品开发团队对这款芯片的信心。如无意外,未来也一定会有更多的IoT设备接入玄戒芯片。

最后,虎嗅还想结合当下行业背景,说下玄戒O1对于小米集团未来的意义。

自华为凭借麒麟系列芯片大获成功后,行业内已经达成一个高度共识,即“自研芯片是手机品牌核心竞争力核心因素”,这点过去在行业内已经讨论了十年,在此不再赘述。

而一个眼前能够看到的挑战是,中国的手机厂商正在经历一场“透支的繁荣”。

也就是“国补政策”带来的销量激增。

根据Canalys的统计数据,在今年一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为7090万部,同比增长5%,在部分时间段,比如国补开启后的一周(1月20日-1月26日),国内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能达到65%,而同期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增长仅为1%。

这里我们要说,作为一项刺激消费、拉动内需的政策,“国补”没有任何问题,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,全球主要经济体都有推出类似政策。

但值得注意的是,手机行业除了如4G向5G迭代这类革命性技术驱动的换机潮外,其余时段的销量增长本质上仍受换机周期刚性约束。当前行业销量的阶段性上扬,某种程度上是对未来市场需求的提前透支。

当市场因需求真空陷入增长乏力时,小米自研的玄戒SoC可能让手机行业看到,什么才是差异化竞争的底层支撑。

本文来自虎嗅,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huxiu.com/article/4381508.html?f=wyxwapp

精选导航站点

纯情蟑螂火辣辣

导航资源

天猫十个勤天直播间实到人

导航资源

拒绝接待中国人的日本餐厅已歇业

导航资源

南宁一女孩被天降大块玻璃砸倒

导航资源

这次是带着更多人的期待进入了考场

导航资源

男生病重全班赶来合拍毕业照

导航资源

特色分类导航

友情链接

齐鲁壹点 新闻报刊 卡车资讯网 广州易车网 质量网 漫画网 四川旅游信息网 广州易车网 中国历史网 凤凰网历史